新闻资讯
中国古代衡器文化与计量发展史
2023-03-09
中国的衡器行业历史悠久,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。今天,我将为您简要介绍一下我国衡器测量的发展历史,让您对我国的行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。
中国的计量器具及其相关文化
在中国古代,我们称之为不等臂尺,相当于等臂尺。等臂平衡的经典是国外平衡。等臂秤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积累重量来实现测量,使重量的积累等于物体的重量。
测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。除了我们在上一篇文章中介绍的“平衡”和“偶然性”两个词外,计量行业还有许多其他与称重有关的词,如“讨价还价”、“讨价还价”,“接近”(接近等于30斤)和“霹雳”。
那么,这个名字的由来是什么呢?据说商代的圣人范李发明了中国传统的音阶。他取了南方的六颗星和北方的七颗星,把十三两定为一斤。
后来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,不方便具体计算,商家之间经常会出现重量短的问题。后来又加上了“福”、“禄”、“寿”三颗星,寓意将减肥降为“福、禄、寿”。十六两等于一斤,半斤等于八两。这是六个的起源。
现在我们知道古代的十六两是一斤,那么一斤或两斤是多少呢?根据汉代的记载,十小米最累,十累是一泰铢,二十四泰铢是一两,十六两是一斤。一般来说,“二”的初始标准是北方生产的100粒黑米重量为1泰铢,2400粒黑米的重量为1或2泰铢。
这让小编想起了钻石的计量方法。现在钻石的基本单位是克拉。事实上,克拉是非洲地中海地区的一种蝗虫种子。这种种子的重量惊人地相似。200毫克时,一克拉的重量是一克拉。
解放后,为了便于计算并与国际计量相统一,中国正式将计量单位改为10制,形成了我们现在熟悉的计量体系。
相关新闻